《决定》对这个问题也给出了清楚的答案。
二是发展消费金融、助推消费升级。一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切实锁定和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改革开放是我国银行业成长进步的活力源泉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沉机构和网点,创新机制和产品,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对银行业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2013年,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全球前1000家银行中,中资银行有96家,工、农、中、建4家银行跻身全球上市银行前10名。
立足于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监管部门将围绕简化金融结构、防范关联交易、控制杠杆倍数和增强透明度等,健全有效监管制度安排。鼓励金融租赁公司适度扩大租赁物范围,积极发展成套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为何当前中国金融改革难以推进,近年来热捧的自贸区金融改革也明显低于预期,种种迹象凸显中国金融改革的难处,必须理性评估。
比如,从中国现实来看,尽管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但存款利率仍然受到行政管制,民间利率显著高于官方利率的现象显示官方利率的低估,由此促使大量资金转向较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信托产品等领域,滋生庞大的金融监管盲区。第四,体制利益阻碍金融改革推进。综合的金融抗风险能力建设的滞后成为金融改革如期推进的巨大障碍。三是从注重自下而上倒逼改革向注重自上而下主动改革转变。
当前的金融改革是对之前不合理的金融制度的调整,属于非帕累托效率的改革,必然触动相关部门的利益。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更加严厉的资本管制,自贸区等金融试点相比之前更加慎重,导致相关金融改革步伐出现显著放缓。
尽管金融改革成为宏观经济稳定的较大影响因素,但如果抗风险能力很强,那么金融改革也能持续推进。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二是从注重试点综合推进向注重改革顺序分类推进转变。 金融改革提速亟待四大转变 金融改革滞后具有其内在的根源,但也突出了潜在的问题,未来如果不加快推进金融改革,那么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仅受到制约,而且金融风险将持续累积。
当前已经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未来可以考虑先构建存款保险制度,逐步增大存款利率上限并最终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促使国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稳步实现经营模式转型,降低对利差的依赖,做大做强国内金融机构,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创新。一是从注重宏观稳定向注重风险管控转变。今年以来中国信托产品风险突变事件、房地产不确定性增大、地方融资平台可持续性备受关注,这都预示加快金融改革的重要性。 当前金融改革滞后的根源 理解金融改革必须区分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的好坏会制约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但金融市场是否完善还有赖于微观主体的竞争等因素,从而政府在金融改革中更多侧重金融制度改革并辅予相应的金融市场监管。
其次,金融抗风险能力建设滞后阻碍金融改革进程。然而,正如上面所说,金融改革牵涉诸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创新改革思路,否则或难改变先前改革迟缓的问题,对此,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诉求,加快金融改革必须实现四大转变。
当前中国众多经济改革中,与公众财富密切相关的金融改革引发社会普遍关注,近期信托等产品违约风险升级更是警示金融改革迫切性。上述改革实质上是将利率、汇率等资金价格及资本流动从行政管制转由市场决定,在操作上更多是技术性的,却又迟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源在于利率、汇率、资本流动与国民经济其他领域息息相关。
利率市场化将引发依赖利差收入的商业银行的利益损失,享受行政管控低利率的企业利益也将受到影响,汇率市场化引发的汇率波动增大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同时也增大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压力。然而,当前中国金融抗风险能力建设仍在发展,尚未形成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 在年初我就撰文指出,2014年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变数之一,就是人民币是否会贬值?当时国内外市场不以为然。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仅在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低,而且更在于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外在价值,其决定价格的因素既是多方面的,也是一国对另一国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人民币重拾升轨,就在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会在第二季度开始全面好转。比如,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就可能突然中断。
他们普遍认为,在短期盘整之后,人民币贬值周期即将结束,人民币汇率将会重拾单边升轨。三是相当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及过剩产能问题的解决。
二是可能如2013年那样,让国际热钱大量地涌入中国市场,从而让正在进行周期性调整的房地产市场突然中断,让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及区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比如,路透社对30家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些机构普遍预测,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将恢复升值,6月底时汇率有可能走强升至6.13元。
人民币汇率更主要的会上下波动而不是单边变化。特别是,如果汇率变化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时,人民币汇率更是无法完全通过市场的方式,来确立人民币汇率的均衡价格。
金融市场风险更为聚集及快速增加。四是会增加中国出口企业负担及严重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更多地会站国家利益角度来主导人民币汇率价格的变化。比如,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推高中国市场的资产价格和吹大房地产市场泡沫。
但是,在今年1月中美元兑换人民币汇价达到6.0406之后,突然逆转,短期内贬值到了6.225 ,贬幅达3%。导致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越来越严重,及不少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但当人民币汇率经过了几个星期大幅震荡,基本上趋稳在6.2左右的水平后,不少国际市场的投资机构又开始做多人民币汇率。不过,仅仅是基本面的因素,是无法确定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
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仍然是央行主导下的价格,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并非是取决于市场的基本因素的变化,而是中国央行会根据实际市场变化及相应的利益关系,引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以此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特别是人民币汇率仅是投资者套利工具时,人民币汇率价格机制的扭曲也是必然。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专题: 人民币汇率 。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汇率制度,作为一个长期由政府管制下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是无法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从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升值已经达到32%以上了。到2015年一季度末,有望较目前升值3.5%至6元关口甚至更高。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首先就得打破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态势,就得改变这种态势下的利益格局。人民币突然快速贬值,打破了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市场预期,挤出了涌入的国际热钱,遏制利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套利行为。
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或贬值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会站在国家利益角度来主导人民币汇率价格的变化,以此保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让中国当前许多重大的经济问题得以调整与化解。
因为,如果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只是单边升值而不是上下波动,它是无法根据实体经济需要,形成有效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国际市场投资者利用人民币套利严重等。
本文由触处机来网梅兴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若干问题触处机来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一见·总书记用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